top of page
psb (27).jpg

【顾名思医】糖尿病饮食迷思

2019年11月14日  bobo_1028

糖尿病怎么吃?

​破除迷思精明择食!

psb (13).jpg
psb.jpg

​美国健康专家协会(简称AFPA)认证营养师亚力珊达(Alexandra Prabaharan)说,很多人(包扩糖尿病患者)也许曾有过改变饮食习惯的念头,最终不了了之或觉得困难就放弃。其实关键在于认知不足,仅仅是告诉他们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并不足够,糖尿病患者同时也需要掌握基本的健康饮食常识及配合调整烹饪方式:“某个程度上,人们其实都拥有应该少吃糖、减少脂肪摄取量等健康概念,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很多日常中的食物来源(例如:瓶装饮料),含糖量很高,而且也隐藏很多看不到的脂肪。”

她强调饮食习惯很难一夕之间改变,因为需要考量患者的生活方式、性别、年龄、医疗状况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饮食方案与食物份量。从小改变开始踏出第一步,循序渐进调整适合个人的饮食方案。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食先以新鲜蔬果或食材为主,加工、罐头和包装食品放在最后选项,或可以不买最好。

另外,除了减少糖分摄取,她也是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碳水话化合物摄取量,原因在于我们所进食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都会被身体转化成血液的葡萄糖(又称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餐应该维持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以帮助保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及达到更好的糖尿病控制。

​另外,最好能在食物选择方面,尽量以低升糖指数(或低GI值)饮食为标准,了解升糖指数的意义及用途,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就能更有效帮助控制血糖。”

psb (1).jpg

美国健康专家协会(简称AFPA)认证营养师亚力珊达认为,正确饮食方式,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也有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医学小辞典~GI指数

升糖指数的英文是Glycemic Index(简称GI),也称为血糖生成指数。GI是用来度量各类含碳水化合物(糖质)食物在进食后对血糖影响程度的数值,从而显示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分解后,最后会成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血糖便随即上升。但是,由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种类不同,转化成为葡萄糖的速度会有所差异,所以血糖上升的速度也会不同。

另外,我们在进食时会搭配不同的食物,这样也会影响葡萄糖转化的速度,所以出现血糖高低不一样的情况。

高GI的食物比较容易消化而转化成葡萄糖,所以容易出现高血糖,相反,低GI的食物转化速度较慢,学堂升幅就会降低。

psb (25).jpg

糖尿病4大饮食迷思

​迷思 1:吃得少就能控制血糖?

均衡多元、定时定量饮食才是控制血糖的最佳守则,而不是一直减少食量。否则过度饥饿后暴饮暴食,反而会造成血糖忽然升高。

 

​迷思 2:糖尿病患者必须配合特殊的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患者未必一定要吃特殊的糖尿病餐单,只要懂得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取量,以及个人身体所需的卡路里数量之间取得平衡。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挑选自己想吃的食物,糖尿病卫教师与营养师能帮助你学会做好食物的选择。

迷思 3:想要控制血糖,就一定要放弃喜欢吃的食物?

即使罹患糖尿病,完全舍弃自己喜欢的食物并不是理想的做法,但可以在摄取喜爱食物的基础下,做出调整和改变,比如;选择更健康的烹饪方法,减少食物分量​、把喜欢的食物为你遵循饮食计划得奖励等。必要时,也可以咨询营养师帮助你设计出涵盖喜爱事物的糖尿病计划。

迷思 4:爱吃甜食才会导致糖尿病?

很多人以为想要预防糖尿病就要少吃甜食与淀粉类,虽然甜食也是糖尿病的饮食红灯区,但饮食热量和活动量也是防止糖尿病的关键。摄取过多高热量食物,也会增加罹患糖尿病机会。事实上,糖类摄取过多也是导致糖尿病的凶手之一,所谓糖类就是碳水化合物,白米,面食,天甜食,五谷杂粮等也都含有糖类。所以人们应该聪明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而不只是将重点放在甜食而已。

psb (26).jpg
psb (38).jpg

外出用膳健康择食原则

外食族怎么吃?现代生活分秒必争,很多上班族即使罹患糖尿病也很难一日三餐都自己准备,外出用膳的次数永远比在家烹饪频繁,加上应酬、工作、参加宴会等等而需外出用膳的情况,更难以满足糖尿病患者对于烹饪方式、食物份量、食物选项的需求。参考以下小建议,即使外出用膳也能尽量做到健康择食原则!

​一、均衡糖类摄取

 请根据个人糖尿餐的餐单安排(包括饮食份量及时间)进食,运用食物代换来计算,主要在五谷类食物组别内,以同糖质分量换算不同五谷的食品。例如:中号碗白饭(5分糖质)等于1碗中式面条(千万不要又吃饭又吃面!)大半碗白饭(3分糖质)等于一个汉堡包。

​二、高纤维食物多蔬菜

外出用膳尤其要注意多选择高纤维的食物,例如;多点一些蔬菜(上汤或少油炒的蔬菜)来增加饱足感。

三、健康烹饪免煎炸

注意菜式烹饪方法,尽量选择蒸、灼、少油快炒等低油、低盐及低糖的方式而避免油炸、甜酸、茄汁及以大量酱汁烹调的菜式。

四、提出简单的烹饪要求

点菜时也可视情况向餐厅提出一些简易的要求,例如:分开酱汁、减少酱油或蚝油、少甜或无糖饮品等等比较健康的饮食方式。

五、记录血糖

如果频繁外出用餐,或不自觉摄取不明确份量的一餐,也可进行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测试作为个人的血糖纪录及日后参考用途。

更多报导:【顾名思医】糖尿病不只是血糖过高

psb (28).jpg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